06.05.2008 魯迅的故居「紹興」。
對於兩位「擅長」品酒的德國團員們,以「紹興酒」聞名的紹興鎮怎能不在行程中?!因此,三個人一大早就和杭州say goodbye,前往紹興。
如果要幫「紹興」評分,我想我會給個八十分。但就「專業導遊小姐」的角度來看,花費一天已足夠。紹興城吸引我之處就在於,在快速改變的腳步中,依舊深具古味。仍舊可以看見一整片的古式平房建築,掛著燈籠以及古式招牌。
不過,就現實面來說,這城鎮之所以能維持這個樣貌,也應歸功於魯迅這個「中國近代最具代表的作家」。我一直覺得,中國近代文學非常迷人,或許是因為白話文的淺顯易懂,同時作品背後顯現的時代背景及歷史意義更是吸引我。這是我選擇紹興的原因。老實說,我並不喜歡這些文學家被歸類成「親共」或「反共」,我認為魯迅作品中的諷刺,是他對大時代的不滿、對困苦老百姓的同情,並不代表他支持共產黨。而另一個例子是胡適,正因為他也來到臺灣,因此也就被選了邊,這似乎都超出了文學作品該有的臨界。
〈孔乙己〉
還有多少人記得這篇作品?那個「偷書不是偷」的辛酸角色。盡責的導遊小姐試圖要告訴兩位老德,古代的科舉制度以及這些「讀書人」是如何汲汲營營於功成名就,又有多少人讀了一輩子的書換來的卻是悽慘落魄。孔乙己是否就是最佳例證。
暫且拋下這些歷史沈重的包袱。在魯迅故里的周圍,四處都有打著「正宗」「咸亨酒店」的飯館。沒錯,就是〈孔乙己〉中,故事主角最愛的飯館,那個可以坐下來喝杯黃酒,來盤豆子做配菜的地方。我們也不能錯過,既然來了,想必也該故作風情一番,來碗黃酒,配上一盤臭豆腐。附帶一提,兩位老德被「stinky tofu」給嚇壞了,之後每每在點菜時,總是不忘提醒「no stinky tofu plz!」。
咸亨酒店的擺設很具小說的風味,特別是牆上那「孔乙己 欠十九文錢」真是深得我心。
「咸亨酒店的一桌菜」
- Jun 28 Sat 2008 15:45
Shaoxing
- Jun 27 Fri 2008 14:12
Xi Lake(Hangzhou)
04.05.2008 杭州。西湖。
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
欲將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
「英譯版」
The brimming waves delight the eye on sunny days.
The dimming hills give a rare view in rainy haze.
The west lake looks like the fair lady at her best.
Whether she is richly adorned or plainly dressed.
在德文中「湖」的發音和「sea」相同,這也成了導遊小姐最愛拿來和老德開玩笑的梗。
"U see ' west sea' ! " 然後sea sea sea說個不停。
"sea...no it's a LAKE." 老德其實在說服自己。
- Jun 27 Fri 2008 01:26
Once
「曾經,愛是唯一」
比起這個多加詮釋的中文片名,其實我更喜歡英文的once。
都柏林(Dublin)的街頭,賣唱的大鬍子男人。白天,他唱著大家會投錢捧場的歌;夜晚,他自白的創作和著寂靜的夜,更是血淋淋的。撕裂的心,一絲不掛。
然後,兩顆撕裂的心相遇。鋼琴伴著吉他,清脆的女聲和著高揚激昂的男聲,聲音的結合也拉近兩顆心的距離。
誰不想要天時地利人和?愛情的誕辰正是這些元素的結合,缺一不可。雖然兩人心意相通,但女主角以生子結婚的身份卻不得將兩人拉回現實。故事的發展循著女主角鼓勵、幫助男主角追尋夢想前進,成功與否?或許不是這麼重要,兩人能否相守?就歸一句once吧!
我喜歡導演演繹這個故事的方式,以激昂的歌聲帶出了最激昂的情緒。沒有大吼大叫大哭大鬧,卻以歌聲表達一切。我也喜歡導演在詮釋這殘忍現實愛情故事時,也加了許多小幽默,像是那可愛滿街走的吸塵器,稀釋了沈重的情緒。不變的是歐洲片那獨特的色調,灰灰的, 像紀錄片般的真實,但少了過火的性愛表演及情緒包袱。
不知道為什麼,我竟然欣然接受了這樣的結局。回歸原點。有人告訴我說:「他還是會期待兩人重逢的一天。」我笑了,這次自己跳脫了浪漫雙魚的宿命性格。或許是經歷,或許也是心境不同了。很多事,並非操之在手;很多回憶,只需要曾經擁有。
「曾經」,一個多美麗也哀淒的字眼。
附上once歌詞
Part of me
Has Died
- Jun 25 Wed 2008 18:12
Summer Palace(Beijing)
25.02.2008 慈禧太后最愛的頤和園。
光是一個仿造的西湖就可以猜想這個花園有多奢侈,當時的皇室有多奢華。別想要花一個上午就逛完它,it's mission IMPOSSIBLE!
為了以「平民」的方式抵達慈禧玩耍的花園,可真是費了一番功夫。我們從地鐵北新橋站轉二號線,再從二號線轉十三號線,搭到五道口站轉公車。可怕的是,二號線和十三號線「on construction」,可不像坐台北捷運,從忠孝復興轉木柵線還可以不曬到太陽,涼爽的不流一滴汗。在這尚未完成地下化的地鐵轉線,根本是一種修養的考驗。跟著「Line13」的指示,爬出了地鐵站,然後,在爬進地鐵站?什麼?這是嫌我太胖要我多流點汗就是了!
一番折騰和一支冰淇淋後,順利抵達。售票口前,男孩再次「馬上」被認出是個German。
"Mr.!! U r really a German!! So amazing!"女孩捧腹大笑。(真的是大腹便便,不是懷孕!)
"Hah..."這個German也無言了。
攤開了地圖,男孩與女孩大致決定了路線。但頤和園真的大到連曾說「give german a map, then thay give u a world」的男孩都有些摸不著頭緒,然而,tough German的個性使然,女孩被禁止拿出地圖和走回頭路。
靠著人群與男孩的「天生好直覺」,兩人也來到了著名的「長廊」,這個沿著昆明湖而建的亭廊,除了古色古香之外,拂面的涼風更是讓許多人就在此休息,享受著當年慈禧閒情逸致。而身為怕曬怕熱最佳代表的女孩,豈有不喜歡的道理!
「長廊」
- Jun 23 Mon 2008 00:14
Tiananmen Square(Beijing)
以前有很多很多腳踏車,如今只剩一輛輛大車的天安門廣場。
從天安門西地鐵站走出去,映入眼簾的是鼎鼎大名的天安門,就是那個掛著北京唯一一張偉大毛主席照片的紅色城門。(照片的典故是男孩的旅遊書所說)
那天,天氣很熱,天空很灰。
"Where r the bikes?"女孩不斷嚷嚷著。
"what? bikes?? what's for?"男孩一臉茫然。
"U dunno? here used to hv many bikes. Everybody rides bikes!"女孩東張西望的說著。
是的,或許是北京進步的腳步太快,又或許是為了迎接奧運的管制,那個最常出現在電視畫面的腳踏車車陣,已不復見。
好像見證了一個社會的變遷,卻,悵然若失。
毛主席紀念館。
是不是要讓偉大的毛主席就連在天堂中都可以繼續保護著他的子民,所以紀念館位於天安門正對面?中國那麼大,每天去探望主席的子民應該都是源源不絕,因此,似乎沒有特別哪一天去拜訪主席可以比較省時省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