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種東西,它會在某個夏天的夜晚像風一樣突然襲來,讓你措不及防,無法安寧,與你行影相隨,揮之不去,我不知道那是什麼,只能稱它為愛情。
終究,電影故事的結局中,沒有人駕馭了這像陣風的情感。
是的,做為一部愛情片,「頤和園」探討的不只是愛情的歡愉面,更是人性深層不安的糾結情緒以及性愛在其中扮演的角色。然而,貪心的導演卻仍舊不滿足於只是拍一部愛情片的想法,同時加入了時間的軌道、歷史的傷痛,凸顯人物內心的壓抑與孤寂。
六四天安門事件。這個代表中國大學生的歷史符號似乎很實用,與愛情元素結合更讓故事增添時代感與激昂。不知為何地,電影中的六四場景很是打動我,少了坦克車鎮壓,多了學生坐上貨車群情激憤、搖旗吶喊,擠在天安門廣場各家大學的學生,舉著寫著學校名稱的布條爭取著屬於人類的自由。
另外,我對於那些抽著煙、皺著眉的大學生感到相當好奇,不知道這是電影中營造出的場面或是常態?不過,這也讓我回想起在北京旅行時,曾經有畢業不久的中國大學生為我要不要抽煙,而當我回他:不,我不抽煙。他驚訝的說:「你別騙了,你從來沒抽過?」
此外,我很讚嘆這個導演塑造家國的情緒。當男主角從柏林回到重慶,心情的忐忑不安隨著景色的變換昭然若現,歸國的遊子終於他上熟悉的土地。
若要說這部電影的成功(成功的讓人看完它感到惆悵不已),那絕對歸功于女主角(郝蕾),除了突破性裸露演出外,她的眼神總是寂寞的讓人感到心涼,傳達了她想奮力抓住這份情感,卻又被不安不斷折磨著,非得以更激烈的方式感受愛的存在。據說,她當初拒絕的這個演出機會,因為她怕犧牲了自己現實中的愛情。然而,最後參與演出也一語成讖地結束了那一段感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