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book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The Things They Carried

好像是被書皮上的宣傳文字吸引吧,「什麼樣的故事,能讓書店呼籲讀者一生必讀,讓三百萬人口的城市一起閱讀,使媒體驚呼這是未來同類文學不能超越的作品。」

這是一本講越戰的書,但不是一本講著轟列戰爭中,高貴的人性,甚至是淒苦美麗的愛情,作者講得只有現實,戰爭中最真實得狀態與人性,這或許就是它不可超越之處。

負重,每一位參戰軍人帶著上戰場的東西都不一樣,有鎮定劑,有漫畫書,有聖經,還有女友的絲襪,代表著每一個人的信仰,興趣,喜好,甚至是恐懼。

這不是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,太多的篇章像是作者書寫到一半又再度浮上心頭的回憶,但是一本好書,篇章穿插的巧妙,看起來就像一個完整個故事。

說是負重,更像是如釋重負,這本書像是作者的懺悔文,讓他把敢講的不敢講的,把想遺忘的想記起來的,把生的把死的都一併透露。這種真實很震撼,故事中在戰爭的主角不像是電影,傳統戰爭電影每位主角將國家忍辱背在肩上,為國家為人民作戰的榮譽,故事中的主角們更像是那六零年代的犧牲者,去了戰場,學習戰爭,學習死亡。更多的時候,在這本書內,當看完一個篇章,會讓人不禁歎一口氣,原來很多犧牲其實輕如鴻毛。

我很喜歡主角在參戰前的自白,那種不知為何而戰,但卻沒有勇氣說不的不由衷,那段他想逃去加拿大,又是怎麼樣碰到智慧老人,又是如何回到家鄉到了越南叢林,內心的糾結與掙扎寫的真好。

這段逃兵篇章與整本負重呼應,戰爭改變了生命,從越南戰場帶回來的不只有責任榮譽勳章,更是內疚傷痛與一輩子難以抹去的惡夢。

「我掠過我自己的歷史表面,快速移動乘著刀下的融冰,旋轉打轉,然後我高跳入黑暗之中,落到三十年後的今日,我才發覺,歐布萊恩也在已故是挽救小歐布萊恩的生命。」

戰場上他的負重轉化為文字,都說文字是有生命的,文字也救了作者。


COUR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蔡素芬,當看到這個許久未見的名字出現在書店外時,我毫不猶豫的拿起一本結了帳。

人有時候就是這樣,老實說,除了記得曾經很喜歡[鹽田兒女]這本書外,文字風格甚至內容早就忘光了,但卻仍就像是個信徒般,好似帶走一本書就能找到某種歸屬感。

必須很俗氣的說,它就是好看。

不知道是眷村文化在媒體人的操作下,走著復古風的流行,還是和兩岸關係改變相關,近來市面上這類題材倒是不少。[燭光盛宴]就是其中一本。

從一個現代人愛情開始說起,然後緩緩地,訴說著一個古老一個已走入歷史的故事。故事中的女性都很勇敢,一個勇於在抗戰時期拋下家族光芒,選擇一條看不到未來的路;一個迷失在現代化社會,迷失在不屬於自己的懷抱中,陷入泥沼般掙扎後仍勇於抉擇。

說起來,古老的故事比較吸引我,或許是因為那種時代感,那種戰爭下無奈的選擇,即便無奈卻更加勇敢面對的精神。又或者是故事中堅毅、傳統的女性形象深深抓住我吧。這也許是作者為何選擇穿插的方式鋪陳著兩個跨時代的故事,突顯出兩種時代女性的選擇。乍看之下,新時代女性崇尚自由、追求自由或許是勇敢的象徵,我卻覺得,傳統女性那種顧全大局,割捨追求當下情感是更需要勇氣的。

蔡素芬的文字能力是可以將讀者帶入那個抗戰場景,甚至是女主角在那深山的家,那山那人,甚至是飄洋過海來到台灣的情景。

天啊,工作後我都快忘了文字的美麗,還有書中帶來的激昂與平靜了。


COUR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